微風廣場開幕於2001年,主要是由塑膠用品製造商三僑國際與本土飲料大廠黑松合資開設,所在地點為過去專門生產汽水的黑松台北中崙工廠廠址。當年由於微風廣場與太平洋SOGO百貨忠孝館之間的步行距離僅約500多公尺,因此微風在初期招商,曾傳出與太平洋SOGO展開設櫃廠商與經營人才的爭奪戰,而當時就任微風廣場的總經理,即為剛從太平洋SOGO退休的總經理岡一郎,故太平洋SOGO曾因此向法院聲請假處分,試圖禁止其任職,並與忠孝館的進駐廠商簽訂合約,規定「半徑兩公里內不得設櫃」的微風條款。當時年紀輕輕,初任微風掌門人的廖鎮漢,則祭出SOGO卡來店有禮活動做為報復,戰火激烈。後來雙方進行漫長的談判,最後不但化解戰火,還成功創造雙贏,兩家百貨在台北東區形成更大的購物商圈,共榮共存。此次Nichecurrent實際走訪微風廣場,發掘一些供大家思考的面相:

延伸閱讀


1.品牌定位鮮明
大部份的百貨公司ㄧ樓都採用透明的玻璃門當外牆,讓人ㄧ眼就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品,吸引路過的人入內消費。但在微風再復興南路上的入口,只看得到ㄧ樓的Gucci及Cartier專櫃,以石材砌成的外牆,呈現低調的奢華感,也在無形中讓人可以理解微風所希望吸引的消費族群






2.少而美的精品門市
與其它百貨公司相同,地下1樓及2樓為超市及美食廣場,但其它地上樓層則採用精品門市的店中店規劃,每家品牌店都有自己獨立的門面可以規劃品牌識別,而多數百貨公司的各品牌專櫃,僅做半開放式的局部隔間。在進駐廠商的家數部份,也比一般百貨公司少許多,一層樓面只規劃約10家左右的中高檔次精品品牌,公共空間不會出現限時降價的花車叫賣或臨時櫃,參觀的人潮也不會太多而過於擁擠。在3樓以上,每樓層僅有1~2間廠商,如三樓的MUJI和Afternoon Tea、四樓的Francfranc和華歌爾概念館、五樓的紀伊國屋書局及六樓的台隆手創館,量少而風格定位近似的進駐廠商規劃,與其主要訴求的目標客戶群一致,消費者可以自在悠閒的漫步館內,放慢步調享受購物的樂趣。






3.貴族般的貼心服務
由於目標定位在中高階層的消費者,除了在館內提供相對可以負擔得起的品牌商品外,也需要提供其它不同的貼心服務。我們可以在女性廁所觀察到微風的用心,進去入口就是主要休息區,休息區有平板電視、大面的化妝台和小沙發,提供女性逛街之餘,還可以休息及補妝。而在地下的超市,除了提供精緻的熟食及眾多進口食材外,亦販賣生鮮類的商品,在出口處除了提供裝箱的打包服務外,還提供了免費冰塊,讓購買海鮮肉品的民眾可以使用,不用擔心不馬上冷藏會造成商品不新鮮,甚至可以在8樓影城看完一部電影後再回家。另外微風每年也會舉辦微風之夜,當天封館並邀請具消費力的VIP至館內享受私人Party及Buffet,當天也會邀請眾多名人至館內,滿足VIP客戶享有名人般的私人購物空間。






但我們發現,微風館內並沒有十分高檔的餐廳,也許是為了迎合附近商辦的商業人士中午用餐,或滿足國賓影城看電影的民眾在等待電影時的用餐需求,所以館內多半是一般美食街的價位,以符合民眾及進駐商家的期待。